图片

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官方app下载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 > 中等教育 > >

试论怎样培养学生全面学习地理知识

来源::未知 | 作者: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官方app下载 | 本文已影响
  论文关键词:培养 全面学习 地理知识
  论文摘 要:地理课程是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水平,有着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产活动、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各个方面,与全面学习地理知识的关系日益密切。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改造的程度及规模日益深入和广泛,人类生活的范围已从地表扩大到太空,深入到海底。为了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持自然环境,使学生全面学习地理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地理知识涉及地球、宇宙、大洲、国家、地区等多方面内容。内容包罗万象,上至太空霄汉,下至千米岩层和近万米洋底以及各国概况,民风民俗。这些复杂的知识内容,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客观地反映到课堂上,并使学生尽快掌握,这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在地理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地理教科书将知识教育、思想教育、能力培养结合在一起。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全面学习地理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全面学习。 
  一、思想教育的培养 
  地理课是中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这门课程对于学生学好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逐步形成地理科学的基本观点,关心并谋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养成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思想教育是地理环境教学的关键 
  当前我国社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但同时也产生了诸多问题,其中环境问题已成为跨世纪的首要问题。保护环境和持续发展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国作为一个正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高增长的同时,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也十分突出。在地理教学中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保护环境,创造美好的人类生存环境。例如教师就结合学校目前工作部署,开展环保宣传,帮助学生设计出一期环保专刊,做一些环保活动等。 
  2.思想教育渗透在具体教学中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但自然灾害频繁多发,地区差异大,在教学中,都结合国情,讲授国家的基本国策和法规,如“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旅游区的建设和保护”等等,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树立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志向。 
  二、思维品质的培养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成为教学的首要任务。 
  1.针对性提问培养学生思维发展能力 
  促成学生思维发展的动力包括:动机、欲望、兴趣、爱好。其中兴趣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最活跃因素,而提问则是激发兴趣的内在“激素”和“催化剂”。其作用的途径表现为:提问→兴趣→动机→知识→思维。针对性的提问就是为学生设一个悬念,并以老师作导体,教材作诱发物,激起他们的兴趣、求知欲,使他们涌起学习的冲动,从而启动和活跃思维。 
  2.加强动手,挖掘学生潜在思维 
  教材的抽象内容,如果只凭老师的语言或教材的文字,是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深层兴趣。学生的地理思维也难以得到挖掘,达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目的。针对这一问题,教学时有创新的让学生动手参与的教学,诱导学生入境,使他们靠自己的分析和判断,把问题层层解开,最终正确的结论。如讲到地方地理(毕节交通)时,课前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准备了最近几年毕节交通的数据材料和图片资料,供学生阅读查找。上课时教师可列出具有递进关系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查询资料、加工、分析得出新数据,并寻求各个相关因素,最后提出自己的结论,这样可把学生潜在思维给挖掘出来。 
  3..注重讨论,培养学生地理辩证思维的能力 
  地理思维的辩证性是指善于冷静地考虑地理问题,能用客观规律分析评价事物,不迷信“权威”意见,不因受暗示而动摇。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往往忽视对这一思维品质的培养,殊不知,当今科技发达的社会里,只有具备辩证性思维品质的人,才能在众多前人理论中寻出突破口,从而脱颖而出。如在一课堂中,对我国“地大物博”进行讨论。我国确实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但从人均考虑,联系我国的状况就会发现,巨大的人口包袱已使得我们的“物”再也显不出“多”了。学生通过这一思维过程,运用已有地理知识,否定了“地大物博”这一词在我国国情上的应用,是认识上的一次不小的突破。
  三、学习习惯的培养 
  针对学生地理学习能力较低的现状,需要从提高学生地理学习习惯入手。地理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对课前、课时、课后等方面培养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以逐渐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1.课前学习习惯的培养 
  预习可以让学生上课做到心中有数,可以很好的接受新知识。地理内容有些比较抽象,学生不好接受,可以让学生通过预习来提高听课效果。教师应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并且落实,以养成良好的习惯。首先,布置预习课文的作业,明确要求将预习的提纲写到笔记本上;然后,检查学生的预习笔记,了解其预习的情况。教师针对预习的结果,给予指导,并将预习结果不错的学生给予表扬,以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这样要求时间长了的话,学生就会自己体会到预习的好处,并主动去预习课文,养成良好的习惯。 
  课前几分钟的准备,可以让学生学会利用时间及提高听课效果。老师要在打上课铃前进入教室,观察学生做什么,告诉他可以准备下节课的课本、笔记本,可以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或看一看下节课要讲的知识。老师在上课前一定要问学生“准备好了没?”,等所有的学生都准备好了才开始上课,并且要让学生知道老师是因为他个人而耽误时间。这样他就会引起注意,加以改正,以养成习惯。在每节课下课时要告诉学生下节课讲的内容,应该准备的书本,以便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便于课前做好准备。对于一些没有做好准备的,或者没有养成习惯的学生,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如个别谈话、严格要求等。 
  2.课堂地理学习习惯的培养 
  首先:上课认真听讲,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地理教师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要认真听课,发现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学生一定要提醒;如果学生有特殊问题,课后一定要帮助学生解决。我们知道,如果这堂课没有吸引力或吸引力不够,学生很难保持认真听课的状态,这就需要老师在备课上下功夫,提高课堂的吸引力,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其主动的学习,主动的听讲,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其次:好的笔记是书本的缩影,可以告诉学生学习的重点,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有些学生上课根本不记笔记,认为没用,只要在书上勾重点就行了,有些学生记地理笔记,可只记板书,别的就不会去记。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去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记笔记习惯。 
  再次:在讲课的时候,教师要不断的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思考,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学生上课提出问题时,教师要很好的给予解决,切不可置之不理,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教师自己也不懂或不能解决的问题,也要实在的跟学生说“这个问题我也不懂”,而且要鼓励学生发问。 
  3.课后地理学习习惯的培养 
  地理跟别的课一样,都是必须通过考试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所以,课后必须做相应的练习题。教师就应培养学生课后养成做练习的习惯。教师通过提出要求、检查等一般性的方法来督促学生做练习,另外,要不定时地提醒他们,使没做的学生觉得自己应该早点做了,使学生意识到自觉做练习的重要性,逐渐养成课后做练习的良好习惯。 
  总之,地理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的习惯方法,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渗透思想教育和挖掘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把具体的事物与知识相衔接,从而达到全面学习。 
  参考文献: 
  1.袁书琪主编,地理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 
  2.李铮,姚本仙主编,心理学新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

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官方app下载

热榜阅读TOP

本周TOP10

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价值追求

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价值追求

摘要: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质和任务应有别于传统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