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官方app下载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 > 教育理论 > >

站在战略高度探究教学实效

来源::未知 | 作者: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官方app下载 | 本文已影响
    摘 要:笔者有幸参加了颇具规模的教研活动,聆听了特级教师俞正强及两位年轻老师同上一节课,并由特级教师夏美丝作精彩点评。整个活动精彩纷呈,给了笔者莫大的感触。“分数的再认识”是北师大版五上教学内容,是重要而有难度的内容。笔者试图结合本课例,以“教学实效”为主题,站在战略高度,进行“地毯式”研读教材和“激战式”课堂教学,探求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望能和同仁们一起交流和分享。
关键词:战略 教学实效 研读教材 课堂教学
        一、“地毯式”研读教材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根本,教学前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研读,了解知识的前因后果和侧重点等,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地毯式”研读教材是指不放过教材的每一个细节,读懂教材编排意图及教学地位,充分明了教学内容的来龙去脉和重难点,这样教师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教材。
        1、教学内容的来龙去脉
        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对分数的产生、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及分数的基本意义等知识,已经有了一定学习基础。“分数的再认识”是学生再一次认识分数的起始课,五年级学生要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是后面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和公倍数等知识,特别是分数四则运算、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这是一节至关重要的起始课,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对分数知识有一些理解,教师要及时抓准“来龙”情况;同时有学习分数相关知识的基础,教师要准确把握“去脉”方向。“分数的再认识”是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知识的铺路石,是后面学习分数相关知识的基础。
        2、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三年级学生认识分数产生等知识时,是通过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来进行的: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得到半个苹果。对三年级学生来说,生动形象的学习素材是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征的,自然,学生初步认识的分数应该是一个具体直观和易于理解的概念。
        五年级学生再次认识分数时,就有一些区别。这时学生要充分体会“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而这些知识是较难理解的,即便有丰富的情境和素材,学生理解起来都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对分数初步理解不到位和不完整的学生,所以要进一步理解分数意义具有挑战性。纵观知识纵横结构,这些知识是学习分数知识的重点,是后面学习分数四则运算、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应该说是重中之重。特级教师俞正强在课堂中充分尊重孩子们心目中的分数意义,整节课用直观的“西瓜”、“桔子”等素材贯彻,足见他充分把握了学生的知识基础,为实现教学重难点埋下了伏笔。
        二、“激战式”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永远是教学核心,好比是战斗中的“主战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循循善诱,争取师生和生生间进行交流和讨论,以达到师生思维碰撞最大化,促使学生扎实掌握知识,这就好比是在战斗中你来我往,在不断交战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所谓“激战式”课堂,课堂教学如何开展呢?
        1、立足原有基础,关注学生提升
        “这节课内容学生好像已经知道了,和我想的根本不一样。”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此类问题,预设的教学根本没派上用场。究其原因,是教学前对学生把握不充分,导致教学中过多关注教学内容,而忽视了学生这个重要因素。
        俞老师和施老师在教学中,都特别关注学生对分数的掌握情况,俞老师与孩子们讨论了“什么是分数”,施老师与学生交流了“关于分数,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其实两个问题大同小异,都旨在了解孩子们关于分数的知识基础和能力,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分数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2、预设科学课堂,促进动态生成
        所谓预设,即预先设定教学方案;所谓生成,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在思想交流碰撞中所萌生的闪念。这些超出教学预案之外、偶然发生的教学情景,既能促进原教学预案的实施,也会使原教学预案发生调整和变更,关键是教师能否找准预设和生成间的联系点和生长点,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思维交流和碰撞中,那就是精彩的课堂动态生成。 
     3、利用课堂资源,及时整理小结
        (1)耐心倾听,关注“不同声音”。学习过程中不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不同的,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独特感受、想法和理解。自然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不同声音”,有些老师经常对这些“不同声音”或是置之不理,或是手忙脚乱,或是不耐烦……而这些“不同声音”正是学生对知识最好的理解,我们要真诚地倾听孩子的发言和想法,关注每个孩子的观点。往往这些素材是最好的教学资源,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节外生枝”资源,顺势而导,揭示孩子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对孩子的“不同声音”进行合理正确的评价,以达到教学资源取自学生深处,这样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很有帮助。
        教学中特级教师俞正强非常关注孩子的“不同声音”。当俞老师问孩子分数的意义时:“ 、 表示什么意义呢?”孩子们生动形象地回答:“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1份,这就是 。”“把一个桔子平均分成5份,表示其中4份,这就是 。”“多么形象的表达!”俞老师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他注意到在孩子们心目中分数意义的表达形式就是形象的实物,在后面认识分数的过程中,俞老师充分利用了孩子的有效资源,促使孩子进一步理解了分数意义。
        (2)精心选择,进行“适当评价”。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角度、思考方式等不同,所以他们的理解和观点也是五花八门。有时同学的解答根本与教学内容无关;有时同学的解答正是老师需要的内容……面对这些五花八门的想法和观点,教师要学会精心选择,及时捕捉这些材料中的有效资源,对本节课教学内容有帮助的,要及时展开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对重难点进行讨论、理解和反馈。在教学评价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运用“重复”、“复述”、“反问”、“追问”等策略,来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
        面对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材料,我们容易出现“请坐,再想一想”,甚至可能置之不理,这样评价对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有不良影响;这时没有及时有效的反馈,其实是错过了最佳时机。教学中教师可以对这些生成性资料进行合理评价,即便是无关材料也可以给予肯定,如“你回答问题的思路很清晰”,这样对孩子思考的积极性有很大帮助。
        4、合理等待,推进“最近发展区”
        俞老师在教学中,在每提出一个问题后,都给予了孩子们相应的思考时间,特别是在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问题时,如:“为什么有时候 大?为什么有时候 大?”在提出这个问题后,学生一片沉默,大约过了1分钟左右还是没人举手。俞老师见机引导:“它们是在比 和 的大小吗?它们在比什么呢?”这时少部分同学开始举手,其中有几个回答:“它们是在比半个西瓜和 个桔子的大小。”……在一次次的师生交流、生生讨论中,俞老师给予孩子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时间,终于换来了孩子们不同的想法,虽然有时是不正确或不成熟的。同时俞老师并没有急于评价,而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及时引导并等待学生自己去自我反思和深入思考。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终于没有辜负俞老师的期望,其中一个女孩站起来说:“ 指的是一个西瓜的 , 指的是一个桔子的 ,因为物体(整体)不同,所以表示的部分也不同。”多么简洁、准确和到位的理解,这时会场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没有时间就没有空间,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孩子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孩子感受自己掌握的知识与新知识间的差距,在不断思考、讨论和研究过程中,不断向新知识迈进,推进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发展,最终达成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5。
[3]吴正宪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师生互动共同创建有效课堂[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

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官方app下载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